联系我们

  •            (025)84207048
  • 电 话:
  •            (025)84217296
  • 投稿邮箱:editor@njmes.org
  • 邮政编码:210007
  • 邮发代号:28-291
  • 编辑部地址:南京市秦淮区御道街56号正阳大厦8楼

编校工作中的疑难解答

  • 首页
  • >
  • 编校工作中的疑难解答

“不尽人意”的用法可以接受吗?

答:不可以。“不尽人意”是某些人对“不尽如人意”的缩略,但这种缩略是存在严重缺陷的。

尽如人意中,有全部、所有的意思,即符合、满足,人意是人的意愿、想法,所谓尽如人意,即完全符合人的心意。这当然是一种很难达到的境界。所以,我们看到的多为否定的用法,如无法尽如人意岂能尽如人意,其中用得最多的,是不尽如人意不尽如人意有五个字,现代汉语中四字格是强势结构,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,不尽如人意常常被缩略为四个字。共有三种缩略形式:一是不如人意,这当然是说得通的,但在分寸的把握上,和不尽如人意有明显的区别。不如人意是明确的否定,不留一点情面;不尽如人意则是在大体肯定的前提下指出不足,显然要委婉得多。二是不尽人意,这种说法可以理解,但在语法上存在瑕疵。原来如人意是动宾结构,把字去掉后,尽人意成了动宾结构。但这个字到底是取之不尽呢,还是人尽其才呢?哪种用法都说不通,分明是个病态结构。三是不尽如意即人意,去掉了一个字,的内涵并未改变。不尽如意可以说全等于不尽如人意,在语法上无懈可击,在修辞上也是原汁原味。可见,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缩写形式。

      “督查一定要改成督察吗?

      答:不必。不少人为此纠结,可能和工具书的滞后有关。我们熟悉的词典,包括《现代汉语词典》《现代汉语规范词典》在内,都是只收“督察”,不收“督查”

确实,督察一词,源远流长。《汉语大词典》中,收了从《汉书》到《明史》三条古代书证,又收了吴组缃和巴金两条现代书证。可见,这种用法古已有之,而且一脉相承,至今仍在沿用。更重要的是,在现实生活中,督察依旧十分活跃。为了工作需要,有关部门可能派出督察组;在我国公安机关,有专门对执法、值勤等公务活动进行监督的督察警;在一些重要领域或重大活动中,还有承担着特殊使命的督察员然而,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督查督察督查并不是势不两立的一组词。为了提高执政能力,上海市委便设有督查室。这个机构既有监督的责任,又有检查的权力,称之为督查是名副其实的。类似的督查组”“督查员也不时见诸报端。对此,只能遵循名从主人的原则,从实际情况出发,该用督察就用督察,该用督查就用督查。千万不能胶柱鼓瑟,擅自帮别人改名。

    句号只能用于陈述句吗?

答:不是。句号还可用于祈使句、感叹句甚至反问句。

    根据不同的语气,句子可分为四类:陈述句、疑问句、祈使句、感叹句。陈述句主要是陈述一个事实,如八月中秋节到了;疑问句主要是提出一个问题,如今天的月亮会出来吗;祈使句主要是发出请求或命令,如和我们一起赏月吧;感叹句则用于抒发情感,如今天的月色真好啊句号是句末点号的一种。是否要用句号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,而主要是看是否符合句子的条件,是否带有陈述语气和语调。有时即使只有一个字、一个词,如果属于独词句,照样可以用句号。如下周去做义工好吗?”“好。这个字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句子。句号主要用于陈述句,但还可用于语气缓和的祈使句、感叹句甚至反问句。请看下列用例:

1.请到我办公室来一次。(祈使句)

2.这本书的出版真是恰逢其时。(感叹句)

3.想起这一连串的变化,我心里何尝不是五味杂陈。(反问句)

“nián鱼效应nián,用还是用

答:用

这是一种鱼的名称。徐珂《清稗类钞》中说:鲇,俗称鲶鱼。书中对这种鱼有相当详细的描述:体圆长,头大尾扁,无鳞,多黏质,口曲而阔,两颚生细齿,有须,背苍黑色,腹白,长尺余。产于淡水。正因为有俗称,长期以来,鲇鱼鲶鱼两种写法并行。水煮鲇鱼是川菜中的一道名菜,菜谱上往往写作水煮鲶鱼鲇鱼效应是管理学中的一条重要原则,在报刊上出现时,往往也是鲶鱼效应。专家认为,鲶鱼鲇鱼是一对全等异形词。可现在的情况有了变化。在20136月由国务院正式发布的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中,只收字而没收字。这就表明,在的长期较量中,字取得了规范汉字的资格。在字表发布以前,鲶鱼鲇鱼两种写法难分轩轾;但在字表发布以后,我们理应以鲇鱼为规范词形。

双引号中有单引号,单引号中又有引号,该怎么用?

答:首先要努力避免这种情况。引号的一用再用,很可能使关系显得复杂,增加理解的负担。但也有非用不可的时候。为了使引用的内容不致相互纠缠,处理的原则是:双引号中用单引号,单引号中再用双引号。

有人曾举过《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》中的一个例子。赵惠文王和群臣商议:谁能出使秦国?宦官头目缪贤举荐说:臣舍人蔺相如可使。王问:何以知之?接下来便是缪贤说的一长段话:臣尝有罪,窃计欲亡走燕,臣舍人相如止臣,曰:君何以知燕王?臣语曰: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,燕王私握臣手,曰:愿结友。以此知之,故欲往。’……”双引号引的是缪贤答赵王的话,单引号引的是缪贤和蔺相如的对话,愿结友的双引号则引的是燕王的话,这种双-单-双的用法,有利于把不同的引用内容区分清楚。现代文中同样有类似的用例。在一篇题为《好一个“问”字》的随笔中,作者写道——且让我摘一段当年的日记:“穿过花坛走回宿舍,陈老师的话仍在我耳边回响:‘学问,学问,第一是“学”,第二是“问”。有时“问”比“学”还重要。孔夫子说“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”。“问”才能从“不知”到“知”。所以有句格言说:“问傻一阵子,不问傻一辈子。”’我一定要学会问。”单引号中便有一串双引号。 

同学们可以说成这些同学们吗?

答:这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。

  “们常作为后缀,用在名词或代词后面,表示复数。比如先生们”“女士们,或者我们”“他们。凡是后面有的,前面就不能再用数量词组修饰。比如,三个孩子们”“十位同志们,这种说法是不合语法的。因为,表示的是不定数,而三个”“十位是确定数,把它们用在同一个句子中,未免有点不太协调。这在语言学界已成为共识。然而,如果前面是不定量词组,句子是否可以成立呢?有人认为是可以的。黄伯荣、廖序东先生主编的《现代汉语》便明确提出:名词加以后,不能再受表示确定数目的数量词的修饰,如不能说三位同志们。但可以受许多、好些等表示不定数量的词修饰,如好些孩子们应该承认,两位先生的见解有他们的道理,在日常口语中也确实能听到这样的说法,但仔细琢磨一下,还是觉得有可议之处。表示的是不定数量,许多、好些表示的也是不定数量,岂不有叠床架屋之嫌?从提高文字质量角度考虑,恐怕还是不说这些同学们为宜。

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”——句中的字读yuè还是读

答:读。很多人读yuè,这是一个流行性的错误。

  “乐”有三个常用的读音:

  yuè时是名词,义为音乐,如乐声大作、鼓乐齐鸣;读lè时是形容词,义为高兴,如乐不可支、乐而忘返;读yào时是动词,义为喜欢,如仁者乐山,智者乐水。

“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”这里的“朋”字学界解释不一,但肯定是同道中人。有朋自远方来,一起切磋学问,不是很开心的事吗?“乐”字当然应该读lè。

作为成语的“不亦乐乎”,现在多用作补语,表示达到顶点,如“忙得不亦乐乎”,一般人不会读错;但一旦引用孔子的原文——“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”,十有八九会误读lè为yuè。这恐怕和《论语》有关。

  《论语》开宗明义的第一章第一节是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“说”通“悦”,“不亦说乎”读不亦yuè乎。《论语》的第一句自然影响很大,于是有人把“不亦乐乎”也读成了不亦yuè乎。

不假思索不加思索是一回事吗?

答:不加思索本是不假思索的误写。后来用的人多了,两者便成了异形词,用哪一个都可以。现在则倾向于分途使用。

    “假”的意思是凭借、依靠。所谓“不假思索”,就是用不着思考,便能立刻作出反应,以此形容思维或动作的敏捷。比如:“主考官的题目刚出完,3号选手不假思索,报出了答案‘唐朝诗人杜牧’。”

    “加”的意思是加以、经过。所谓“不加思索”,就是不经过思考,便草率地提出看法或作出决定,以此形容言行的不负责任。比如:“请各位回去商量一下,不要不加思索便拿出方案。”

    由此可见,“不假思索”和“不加思索”在感情色彩上有褒贬之分。

二零一五年的用法规范吗?

答:不规范。年份书写有三种常见的错误,这是其中之一。

第一种错误如“二0一五年”。问题出在阿拉伯数字系统和汉字数字系统混用。大量的证书、标牌在落款时,存在这样的问题,看上去不伦不类。可以写成“2015年”,也可以写成“二〇一五年”,就是不能在汉字数字中挤进一个阿拉伯数字。

第二种错误便是“二零一五年”。过去可能允许这种用法,但是现在不行。最新颁布的《出版物上数字用法》已明确规定:“零”用于计量,“〇”用于编号。“一百零八将”属于计量,用“零”;“二〇一五年”属于编号,只能用“〇”。

第三种错误是“贰零壹伍年”。看上去郑重其事,其实是自作多情。汉字数字有大写小写之分。按照《出版物上数字用法》规定,汉字大写数字的适用场合,是法律文书和财务票据上的记数,目的是防止涂改。至于年份书写,那是大可不必的。

 来源:《编辑学刊》 2015年1期